什么时候用C而不用C++?

知乎问题《什么时候用C而不用C++?》: 前两天不是有一个问题是“什么时候用C++而不用C”,我一直觉得问错了,难道不是“能用C++就不用C”么?那么当然就要讨论什么时候用C而不用C++啦。 一直以来都严格遵循OO的原则来进行开发(用的工具是C#和Qt),直到最近,开始接手某同事的代码,整个项目20多个小工程(代码量并不多),除了界面部分用了MFC这种不伦不类的OO以外,所有的代码都是C写的。但是模块化做的非常好。后来跟他讨论为何不用C++,他说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习惯和爱好而已,后又补充: 如果不用多态的话,其实不管怎么写,不管用那种语言写,都算不上真正的OO 忽然觉得很有道理…… 其实这是一个好问题, 题主开始欣赏到纯 C代码所带来的 “美感” 了,即简单性和可拆分性。代码是自底向上构造,一个模块只做好一个模块的事情,任意拆分组合。对于有参考的 OOP系统建模,自顶向下的构造代码抽象方法是有效率的,是方便的,对于新领域,没有任何参考时,刻意抽象会带来额外负担,并进一步增加系统耦合性,设计调整,往往需要大面积修改代码。 有兴趣你可以读读《Unix编程艺术》,OOP的思维模式,是大一统的;C的思维模式,是分离的。前者方便但容易造成高耦合,后者灵活但开发开发太累。用 C开发,应该刻意强调 “简单” 和 “可拆分”。一个个象搭积木一样的把基础系统搭建出来,哪个模块出问题,局部替换即可。 自底向上的开发模式,并不是从不站在大局考虑问题,而是从某个子系统具体实现开始,从局部迭代,逐步反思全局设计,刻意保持低偶合,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来,再逐步尝试组合。 自底向上强调先有实践,再总结理论,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又从实践中迭代修正理论。这和人类认识世界的顺序是一样的,先捕猎筑巢,反思自然是怎么回事,又发现可以生火,又思考自然到底怎么回事情。 它的反面,是指大一统设计,你一开始用 UML画出整套系统的类结构,然后再开工设计。这种思维习惯,如果是参考已有系统做一个类似的设计,问题不大,全新设计的话,他总有一个前提,就是 “你能完整认识整个大自然”,就像人类一开始就要认识捕猎和筑巢还有取火一样。否则每次对世界有了新认识,OOP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法都能给你带来巨大的负担。 所以有些人才会说:OOP设计习惯会依赖一系列设计灵巧的 BaseObject,然而过段时间后再来看你的项目,当其中某个基础抽象类出现问题是,往往面临大范围的代码调整。这其实就是他们使用自顶向下思维方法,在逐步进入新世界时候,所带来的困惑。 当然也有人批判这种强调简单性和可拆分性的 Unix思维。认为世界不是总能保持简单和可拆分的,他们之间是有各种千丝万缕联系的,你一味的保持简单性和可拆分性,你会让别人很累。这里给你个药方,底层系统,基础组建,尽量用 C的方法,很好的设计成模块,随着你编程的积累,这些模块象积木一样越来越多,而彼此都无太大关系,甚至不少 .c文件都能独立运行,并没有一个一统天下的 common.h让大家去 include,接口其他语言也方便。 然后在你做到具体应用时根据不同的需求,用C++或者其他语言,将他们象胶水一样粘合起来。这时候,再把你的 common.h,写到你的 C++或者其他语言里面去。当然,作为胶水的语言不一定非要是 C++了,也可以是其他语言。 -———— PS: 这里主要在探讨 OOP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讨论嵌入式这种资源限制的情况,以及操作系统和底层等需要精确控制硬件和内存的情况,更没有讨论 C++在语言设计层面的事情。 -———— 转部分答疑:(点击more展开) Q:“实际上是,如果你能清晰的知道你要做什么事情,那C很好。但如果你只能确定流程基本是对的,而很多系列可能在后续维护中不断更改,或者增加更多的支持,那c的overhead就很大了。当工程非常庞大的时候会很难维护。比如开发一个数学算法库,其实跟数学没有关系,就是一个大数(任意精度)的一系列计算程序。这个程序可以是没有GUI的。开始自己设计一个大数的运算内核,然后还有很多更高级的计算算法。将来有一天想 把内核替换成GMP库,或者用户可以动态替换自己的内核” A:就以你说的大数计算为例,大数计算底层驱动根据CPU更换函数指针是个不错的选择,见polarssl openssl,我还真建议你用C来写大数的底层,因为你今天要算个求幂取模,明天要算个gcd,后天要生成质数,你无法预测你的大整数里面究竟有多少个接口,这时候用c的分治思想就很合适。大数不是一辆飞机,它会飞,会降落,会拐弯,这都是飞机的主动行为,主动行为是有限的,确定的,适合oo的。而一个数字,它几 乎没有啥主动行为,相反全是无限的,不可控的被动行为,正合适塞到不同的.c文件中。这种时候你想刻意在一个大数类里设置满无限的方法是不合适的,不该oo的。况且你要夸语言,大数基础库用c接口到其他语言方便。所以你会看到openssl polarssl到其他语言的很多绑定,可你从来不会看到crypto++除了c++外被导出到其它任何语言了。在你用C实现了大整数基础功能并导给其它语言接口后,针对c++用户, 专门包个class的壳,选择一些基础方法放进去,给cpp用户提供点方便。下面核心算法变了,比如你实现了一个sse版本的乘法,运行时换函数指针即可,外层完全不可见,多好!polarssl中还用了一些宏来代替为数不多的几处用模版很方便的地方。……

阅读全文

C++的反思

最近两年 C++又有很多人出来追捧,并且追捧者充满了各种优越感,似乎不写 C++你就一辈子是低端程序员了,面对这种现象,要不要出来适时的黑一下 C++呢?呵呵呵。 咱们要有点娱乐精神,关于 C++的笑话数都数不清: 笑话:C++是一门不吉祥的语言,据说波音公司之前用ADA为飞机硬件编程,一直用的好好的,后来招聘了一伙大学生,学生们说我靠还在用这么落后的语言,然后换成C++重构后飞机就坠毁了。 笑话:什么是C++程序员呢?就是本来10行写得完的程序,他非要用30行来完成,并自称“封装”,但每每到第二个项目的时候却将80%打破重写,并美其名曰 “重构”。 笑话:C容易擦枪走火打到自己的脚,用C++虽然不容易,但一旦走火,就会把你整条腿给炸飞了。 笑话:同时学习两年 Java的程序员在一起讨论的是面向对象和设计模式,而同时学习两年 C++的程序员,在一起讨论的是 template和各种语言规范到底怎么回事情。 笑话:教别人学 C++的人都挣大钱了,而很多真正用 C++的人,都死的很惨。 笑话:C++有太多地方可以让一个人表现自己“很聪明”,所以使用C++越久的人,约觉得自己“很聪明”结果步入陷阱都不知道,掉坑里了还觉得估计是自己没学好 C++。 笑话:好多写了十多年 C++程序的人,至今说不清楚 C++到底有多少规范,至今仍然时不时的落入某些坑中。 笑话:很多认为 C++方便跨平台的人,实际编写跨平台代码时,都会发现自己难找到两个支持相同标准的 C++编译器。 -————– Q:那 C++为什么还能看到那么多粉丝呢? A:其实是因为 Windows,因为 Windows的兴起带动了 C++,C++本来就是一门只适合开发 GUI的语言。 Q:为何 C++只适合开发 GUI呢? A:你看 Unix下没有 GUI,为啥清一色的 C呀?所有的系统级问题都能在 C里找到成熟的解决方案,应用级问题都能用其他高级语言很好地解决,哪里有 C++什么事情呀? Q:你强词夺理,Unix下也有 C++的项目呀。 A:有,没错,你任然可以用任何语言编写任何糟糕的代码。 Q:别瞎扯了,你都在说些什么?连C++和 Windows 都扯到一起去了。 A:回想下当年的情景,一个大牛在教一群初学者如何编程。一边开发一边指着屏幕上说,你看,这是一个 Button,我们可以用一个对象来描述它,那是一个 panel我们也可以用一个对象来描述它,并且你们有没有发现,其实 Button和 Panel是有血缘关系的,你们看。。。这样就出来了。。。。下面的学生以前都是学着学校落后的教材,有些甚至还在用 turboc的 bgi库来画一些点和圆。哪里见过这么这么华丽的 Windows 界面呀。大牛说的话,象金科玉律一样的铭刻在自己幼小的心理。一边学着 Windows,一边发现,果然,他们都需要一个基类,果然,他们是兄弟关系,共同包含一些基本属性,可以放到基类去。他们越用越爽,潜意识里觉得因为 C++这么顺利的帮他们解决那么多界面问题,那看来 C++可以帮他们解决一切问题了。于是开发完界面以后,他们继续开发,当他们碰到各种设计问题时,反而认为肯定自己没有用好 C++。于是强迫自己用下去,然后就完蛋了。 (点击 more展开) -————– 关于 C++的笑话我有一箩筐,各位 C++粉用不着对号入座。言归正传,为什么要黑 C++呢?谈不上黑不黑,我从94年开始使用 C++(先前是 C 和 Pascal),一路看着 C++成长壮大,用 C++写过的代码,加起来应该超过 10MB了吧,C++的各种宝典我也都读过,一直到 2004年开始切回 C,主要原因是发现很多没法用 C++思路继续解决下去的问题,或者说用 C++思路解决下去会很糟糕的问题。 那时候(2004-2005)正是 C++满天飞的时候,言必称 C++,用必用模版,我跳出来说你们醒醒吧,别过火了,这个世界并不是都是抽象数据结构和算法就可以描述清楚的。于是很多人激动的跳出来说:“你没领会到 C++精髓,你根本都不会用 C++”。我问他们:“语言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如果一个语言学了三四年都会经常掉沟里,算好语言么?如果编写十多年 C++的程序员都很难掌握得了,这算好语言么”。他们又说:“语言是死的,人是活的”。 我记得当时一位国内 C++大牛,为了纠正我的 “错误观点”,给我看过他写的一套十分强大的库,我打开一看,倒吸了一口冷气,全部是 .h文件。我只能回他三个字:“你牛逼”。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那家伙后来终于也开始把 .h里面的东西逐步挪到 .cpp里面了,这是好事。 当时和云风在一家公司,2004年新人培训时,他给新人布置了一个实现内存分配器的作业,批改作业的时候,他经常边看边问人家,“不够C++呀,你能不能百分之百OOP?”,“1%的 C都不要留”。我当时在公司内部邮件列表里面发过关于 C++的问题,大部分人都表示:“你看没有C++我们怎么写3D引擎呢?”。我跟他们讲:“John Carmack直到 Quake3都还在用着 ANSI C,后来因为不得不支持 D3D,改用 C++了。为啥 C不能写 3D引擎了?”。他们告诉我:“你看,Point,就是个对象,Matrix也是个对象,那么多 Vector的代数计算,用 C++的算术重载是多么美妙的事情,三维世界就是对象的世界。”。 确实当时客户端 GUI的话,只有 C++,图形引擎也只有 C++,这两个正是C++最强的地方,所以我也没和他们争辩,强迫他们承认 C也可以很漂亮的写图形,而且C写的可以写的很优雅。我又不是闲着没事情,何必去质疑人家的核心价值观呢,呵呵。当年我正在接手一个 C++项目,代码超过 800KB,每次崩溃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定位,项目中大量的前后依赖,改一个地方,前后要看好几处,一处遗漏,整个系统就傻逼了。我开始重构后,画了两个星期,将性能敏感的核心部分剥离出来用 C实现(代码量仅 200KB),然后导出 Python接口,用Python来完成剩下的部分,整个脚本层代码量只有 150KB。整个世界清爽了,整个 C++项目原来的工期为 2个程序员四个月,我一个人重构的时间加起来就 1.5个月,而且代码量比远来少了两倍还多,各种奇特的 BUG也一扫而尽。我看看左边的 800KB一团乱麻的 C++代码,再看看右边整洁的 300多 KB 纯 C + Python,琢磨着,这个项目干嘛不一开始就这么做? 跨语言接口 现代项目开发,不但需要更高的性能,而且需要更强大的语言描述能力。而 C++正处在一个尴尬的地方,比底层,它不如 C能够精确的控制内存和硬件,各种隐式构造让你防不胜防;比描述能力,比快速业务开发和错误定位,它又赶不上 Python, Ruby, Lua等动态语言,处于东线和西线同时遭受挤压和蚕食的地步。 很快,2006-2007年左右,其他项目组各种滥用 C++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当时脚本化已经在工程实践中获得极大的成功,然而某些项目一方面又要追求 100%的 C++,另一方面又需要对脚本导出接口,他们发现问题了,不知道该怎么把大量的 C++基础库和接口导给 Lua。 C的接口有各种方便的方式导给脚本,然而整个项目由一群从来就不消于使用脚本的cpp大牛开发出来,当他们要吧cpp类导出接口给脚本时,他们设计了一套牛逼的系统,lua自动生成机器码,去调用c++的各种类,没错,就是c++版本的cffi或者ctypes。他为调用vc的类写了一套机器码生产,又为调用gcc的类写了一套代码生成。那位cpp大牛写完后四处炫耀他的成果,后来他离职了,项目上线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无 可查证的问题,后来云风去支援那个项目组,这套盘根错节的c++项目,这套盘大的代码自生成系统深深的把他给恶心到了。后来众所周知云风开始反C++,倡导回归C了,不知道是否和这个项目有关系。 于是发现个有趣的现象,但凡善于使用脚本来提高工程效率的人,基本都是C加动态语言解决大部分问题(除了gui和图形),但凡认为c++统治宇宙的人很多都是从来没使用过脚本或者用了还不知道该怎样去用的人。 凭借这样的方法,我们的产品同竞争对手比拼时,同样一个功能,同样的人力配置,竞争对手用纯C++要开发三月,我们一个月就弄出来了,同样的时间,对手只能试错一次,我们可以试错三次。后来,据我们招聘过来的同事说,竞争对手也开始逐步降低 C++的比例,增加 java的比例了,这是好事,大家都在进步嘛。 ABI的尴尬 ABI级别的 C++接口从来没有标准化过,以类为接口会引入很多隐藏问题,比如内存问题,一个类在一个库里面实例化的,如果再另外一个库里面释放它们就有很多问题,因为两个动态库可能内存管理系统是不一样的。你用这里的 allocator分配一块内存,又用那里的 allocator去释放,不出问题才怪。很多解决方法是加一个 Release 方法(比如 DX),告诉外面的人,用完的时候不要去 delete,而是要调用 Release。 项目写大了各个模块隔离成动态库是很正常的,而各种第三方库和自己写的库为追求高性能引入特定的内存管理机制也是很正常的。很多人不注意该调用release的地方错写成delete就掉沟里去了。更有胜者跨 ABI定义了很多inline方法的类,结果各种隐式构造和析构其实在这个库里生成,那个库里被析构,乱成一团乱麻。C就清晰很多,构造你就调用fopen,析构你就fclose,没有任何歧义。其实C++的矛盾在于一方面承认作为系统级语言内存管理应该交给用户决定,一方面自己却又定义很多不受用户控制的内存操作行为。所以跨 ABI层的c++标准迟迟无法被定义出来,不是因为多态 abi复杂,而是因为语言逻辑出现了相互矛盾。为了弥补这个矛盾,C++引入了operator new,delete,这new/delete重载是一个补丁并没从逻辑上让语言变得完备,它的出现,进一步将使用者拖入bug的深渊。 其实今天我们回过头去看这个问题,能发现两个基本原则:跨abi的级别上引入不可控的内存机制从语言上是有问题的,只能要靠开发者约定各种灵巧的基类和约定开发规范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语言层是解决不了的;其次你既然定义了各种隐式构造和析构,就该像java或者动态语言一样彻底接管内存,不允许用户再自定义任何内存管理方法,而不是一方面作为系统极语言要给用户控制的自由,一方面自己又要抢着和用户一起控制。 因此对象层 ABI接口迟迟无法标准化。而纯 C的 ABI不但可以轻松的跨动态库还能轻松的和汇编及各类语言融合,不是因为C设计多好,而是C作为系统层语言没有去管它不该管的东西。当年讨论到这个话题时 C++大牛们又开始重复那几句金科玉律来反驳我:“语言只是招式,你把内功练好,就能做到无招胜有招,拿起草来都可以当剑使,C++虽然有很多坑,你把设计做好不那么用不就行了”。我说:本来应该在语言层解决好的事情 ,由于语言逻辑不完备,将大量问题抛给开发者去解决极大的增加了开发者的思维负担,就像破屋上表浆糊一样。你金庸看多了吧,武术再高,当你拿到一把枪发现子弹不一定往前射,偶尔还会往后射时,请问你是该专心打敌人呢?还是时刻要提防自己的子弹射向自己? 系统层的挫败 C++遭受挫败是进军嵌入式和操作系统这样靠近硬件层的东西。大家觉得宇宙级别的编程语言,自然能够胜任一切任务,很快发现几个问题: 无法分配内存:原来用 C可以完全不依赖内存分配,代码写几千行一个 malloc没有都行。嵌入式下处理器加电后,跳到特定地址(比如起始地址0),第一条指令一般用汇编来写,固定在0地址,就是简单初始化一下栈,然后跳转到 C语言的 start函数去,试想此时内存分配机制都还没有建立,你定义了两个类,怎么构造呀?资源有限的微处理器上大部分时候就是使用一块静态内存进行操作。C++写起来写爽了,各种隐式构造一出现,就傻了。 标准库依赖:在语言层面,C语言的所有特性都可以不用依赖任何库就运行,这为编写系统层和跨平台跨语言代码带来了很方便的特性。而C++就不行,我要构造呀,我要异常呀,你为啥不能给我强大的运行时呢?什么你还想用 stl?不看看那套库有多臃肿呀(内存占用,代码尺寸)。 异常处理问题:底层开发需要严格的处理所有错误返回,这一行调用,下一行就判断错误。而异常是一种松散的错误处理方式,应用层这么写没问题,系统层这么写就很狼狈了。每行调用都try一下和 C的调用后if判断结果有什么区别?C++的构造函数是没有返回值的,如果构造内部出错,就必须逼迫你catch构造函数的异常,即便你catch住了,构造异常的时候当然会自动触发相关内部对象的析构,但是有很多并没有析构的资源(比如系统资源,比如C接口的资源,他们都没有一个析构),整个过程是很难控制的,此时这个实例是一个半初始化实例,你该怎么处理它呢?于是有人把初始化代码移除构造函数,构造时只初始化一下变量,新增加一个带返回的init函数,这样的代码写的比C冗余很多。何况硬件中断发生时,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同事调到一些第三方的库,你最外层没有把新的exception给 catch住,这个exception该往哪里抛呀?内存不够的时候你想抛出一个 OutOfMemoryException,可是内存已经不够了,此时完全无能力构造这个异常又该怎么办呢? 处理器兼容:C++的类依赖基地址+偏移地址的寻址方式,很多非 Intel系列的微处理器上只有简单的给定地址寻址,不支持这样一条语句实现BASE+OFFSET的寻址,很多C++代码编译出来需要更多的指令来运算地址,导致性能下降很多,得不偿失。 隐式操作问题:C的特点是简单直接,每行语句你都能清楚的知道会被翻译成什么样子,系统会严格按照你的代码去执行。而用C++,比如 str1 = str2 + “Hello” + str3; 这样的语句,没几个人真的说得清楚究竟有多少次构造和拷贝,这样的写法编写底层代码是很不负责任的,底层需要更为精细和严格的控制,用C语言控制力更强。 当然,说道这里很多人又说,“C++本来就是 C的超集,特定的地方你完全可以按照C的写法来做呀。没人强迫你构造类或者使用异常呀”,没错,按 Linus的说法:“想要用 C++写出系统级的优秀的可移植和高效的代码,最终还是会限于使用 C本身提供的功能,而这些功能 C都已经完美提供了,所以系统层使用 C的意义就在于在语言层排除 C++的其他特性的干扰”。……

阅读全文

游戏中角色变色如何实现?

来自知乎问题:http://www.zhihu.com/question/31133351 游戏中的惯用做法叫:调色盘色彩旋转 1. 调色盘里能变色的颜色总是固定几个位置 2. 让需要变色的位置的 RGB转换成 HSV,然后旋转 H分量旋转一定角度 3. 重新将 HSV转换为 RGB保存回调色盘 在 HSV 色彩空间中,旋转 H 分量 主要是旋转 H分量,S/V分量也可以微调,但是变色是以旋转 H为主。题主两张图片的八神,除了调色盘前面几个皮肤颜色不参与变色外,后面的衣服整体都参与了色彩旋转: 看看是不是和我上面模拟的 DEMO 差不多 — 所有衣服颜色的 H 分量 都差不多旋转了 300 多度 (除了裤子外,观察衣服颜色的变化)。可以看出,拳皇的衣服变色就是这么生成的,当然游戏自动生成好了以后,也可以让你自己微调一下。 所以这样不但有紫色八神,还能轻松有蓝色,黄色,绿色的八神。好多游戏的头发衣服的即时变色基本都是这个套路。包括 Windows下 好多界面变色也是用色彩旋转实现,只是不用调色盘了: 现代绘图,没有调色盘,依然要变色,一般是将变色的部件和不变色的部件分为两层来绘制,不变色的是一层,变色的是另外一层: 比如上面这个按钮,中间两个状态是参与变色的底图,但是还有一些不改变的,比如X和汉字,如果一起参与变色就搞笑了,所以还需要一层不变色的覆盖在上面,就是最左边那个层。所以界面变色,文字和图标不会改变。 或者根据变色不同拆分成不同的部件,让其中某一个部件变色 坦克身子:参与变色 (不同的国家会旋转成不同的颜色) 坦克炮管:不参与变色(都是一样的) PS:有些地方也会用 HSL空间色彩旋转代替 HSV色彩空间旋转,差不多,看你喜好。 更多参考:OpenGL GLSL 实现色彩旋转 http://stackoverflow.com/questions/9234724/how-to-change-hue-of-a-texture-with-glsl……

阅读全文

还原被摄像机透视的纹理

有人问如何还原被透视纹理?给你一张照片,还原照片上四个点所组成的平面的纹理该怎么做?我们可以从数学上推导一下,为了和三维图形的透视纹理映射对照,我们称照片上四个点在照片上的位置为“屏幕坐标”,那么可以发现: 空间中,三维坐标(x,y,z)和纹理坐标(u, v)承线性关系。根据该问题描述,可以理解为已知四个点的屏幕投影坐标(xi,yi),和对应纹理坐标(u,v),求整个纹理坐标系到屏幕坐标系的反向映射过程,即根据(u,v)求解(xi,yi)。 1. 按照纹理隐射的原理,同平面纹理坐标与空间坐标存在线性关系,设 a1-a12为常数,有: a1 * x + a2 * y + a3 * z + a4 = u ... 线性关系 a5 * x + a6 * y + a7 * z + a8 = v ... 线性关系 a9 * x + a10 * y + a11 * z + a12 = 0 ... 平面方程 2. 求解上面的方程组,可以得到类似下面的关系,其中b1-b9为常数: x = b1 * u + b2 * v + b3 y = b4 * u + b5 * v + b6 z = b7 * u + b8 * v + b9 常数 b1-b9如果展开,就是9个关于a1-a12的等式,太长了,这里不展开,有兴趣可以自己求解。 3. 屏幕上投影坐标一般是: x xi = D1 * --- + C1 z x yi = D2 * --- + C2 z 因为同样一个透视投影矩阵下,能隐射成屏幕上同样形状纹理的平面,在空间中存在无穷多个,而且还存在不同透视投影矩阵下,同样屏幕投影的平面存在更多无穷多个。这里我们不用去求解每个平面,直接设置 D1 = D2 = 1 且 C1 = C2 = 0 有: x xi = --- z x yi = --- z 4. 展开等式: b1 * u + b2 * v + b3 xi = ---------------------- b7 * u + b8 * v + b9 b4 * u + b5 * v + b6 yi = ---------------------- b7 * u + b8 * v + b9 改变一下,用矩阵 M的各个元素 m00 - m22来代替 b1-b9。 m00 * u + m01 * v + m02 xi = ------------------------- m20 * u + m21 * v + m22 m10 * u + m11 * v + m12 yi = ------------------------- m20 * u + m21 * v + m22 5.……

阅读全文

再谈网游同步技术

实时动作游戏在近年来得到迅猛的发展。而游戏同步问题,成为大家继续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早在 2004年,国内游戏开发还处于慢节奏 RPG满天飞的情况下,我就开始实时动作游戏研究,分别在 2005-2006期间写了一系列相关文章,被好多网站转载:

帧间同步模式:《帧锁定同步算法》(2007): http://www.skywind.me/blog/archives/131

玩法规避模式:《网络游戏同步法则》(2005): http://www.skywind.me/blog/archives/112

预测插值模式:《影子跟随算法》(2007): http://www.skywind.me/blog/archives/1145

如今十年过去,网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游戏同步技术了,然而很多文章往往只针对某种特定的游戏情况,而观点又经常以偏概全。很多人并没有真正开发过实时动作游戏,更别说了解同步技术的前世今生了。转载别人的观点并加上自己理解的人很多,实际动过手的人很少。避免给更多人造成无谓的误导,我今天基于先前的实践和对欧美动作游戏,战网游戏,主机游戏(PSN,XBox Live等)网络技术的了解,来对这个问题做一个简单总结:

……

阅读全文

计算机图形算法中的光滑边缘算法经历了那些变迁?

主要有四种方法:

  • wupixel:wu xiaolin提出的最早的绘制直线和圆的平滑方法,优点是简单快速,缺点是只有一个方向的像素偏移被考虑了,效果普通,而且只能绘制1个像素宽度的直线,超过一个像素后,两个端点就会非常不自然。

image

  • supersampling:解析度扩大数倍绘制,四个或者多个像素合并平滑成一个像素,优点是效果好,缺点是计算量大,多用于显卡加速,cpu基本没发做,显卡负担也大:

image
当然小范围的ss可以用来改进界面字体效果,如windows字体长宽扩大两倍绘制后再平滑down sample成小尺寸,四个像素点均匀合并成一个像素点,会好看很多。

image

……

阅读全文

游戏服务端架构发展史(中)

《游戏服务端发展史》转载请著名出处:http://www.skywind.me/blog/archives/1301

类型4:第三代游戏服务器 2007

从魔兽世界开始无缝世界地图已经深入人心,比较以往游戏玩家走个几步还需要切换场景,每次切换就要等待 LOADING个几十秒是一件十分破坏游戏体验的事情。于是对于 2005年以后的大型 MMORPG来说,无缝地图已成为一个标准配置。比较以往按照地图来切割游戏而言,无缝世界并不存在一块地图上面的人有且只由一台服务器处理了:

image

每台 Node服务器用来管理一块地图区域,由 NodeMaster(NM)来为他们提供总体管理。更高层次的 World则提供大陆级别的管理服务。这里省略若干细节服务器,比如传统数据库前端,登录服务器,日志和监控等,统统用 ADMIN概括。在这样的结构下,玩家从一块区域走向另外一块区域需要简单处理一下:

image

……

阅读全文

游戏服务端架构发展史(上)

手游页游和端游,本质上没有区别,区别的是游戏类型:

《游戏服务端架构发展史》转载请著名出处:http://www.skywind.me/blog/archives/1265

类型1:卡牌,跑酷等弱交互服务端

卡牌跑酷类因为交互弱,玩家和玩家之间不需要实时面对面PK,打一下对方的离线数据,计算下排行榜,买卖下道具即可,所以实现往往使用简单的 HTTP服务器:

image

登录时可以使用非对称加密(RSA, DH),服务器根据客户端uid,当前时间戳还有服务端私钥,计算哈希得到的加密 key 并发送给客户端。之后双方都用 HTTP通信,并用那个key进行RC4加密。客户端收到key和时间戳后保存在内存,用于之后通信,服务端不需要保存 key,因为每次都可以根据客户端传上来的 uid 和 时间戳 以及服务端自己的私钥计算得到。用模仿 TLS的行为,来保证多次 HTTP请求间的客户端身份,并通过时间戳保证同一人两次登录密钥不同。

每局开始时,访问一下,请求一下关卡数据,玩完了又提交一下,验算一下是否合法,获得什么奖励,数据库用单台 MySQL或者 MongoDB即可,后端的 Redis做缓存(可选)。如果要实现通知,那么让客户端定时15秒轮询一下服务器,如果有消息就取下来,如果没消息可以逐步放长轮询时间,比如30秒;如果有消息,就缩短轮询时间到10秒,5秒,即便两人聊天,延迟也能自适应。

此类服务器用来实现一款三国类策略或者卡牌及酷跑的游戏已经绰绰有余,这类游戏因为逻辑简单,玩家之间交互不强,使用 HTTP来开发的话,开发速度快,调试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可以把逻辑调试清楚了。

……

阅读全文

你为什么会离开游戏行业?

这个题目本来不想讨论,现实生活中我是一个尊重他人的人,而尊重他人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选择,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和梦想。但是身边太多惨痛的教训,让我有种不吐不快的想法,大家偶尔也该停下忙碌的脚步来想想自己要走的路,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如果言语中我伤害了你的梦想,请你绕道而行:

下有地雷,玻璃们请小心绕路:

观点1:开宝箱

游戏更像一个项目,不是一个事业,研发个一两年产品上线,是死是活听天由命。游戏产品成功率已经1%了,很多项目是挂了,即便踩中宝箱了,游戏上线,盈利了,根据现在游戏周期,也就能挣一笔。这完全跟开宝箱一样,上线前对结果毫无把握,几年时间投入进去,宝箱一开所有人就阿弥陀佛。

即便火了,火完以后能保证下一款产品成的概率有多大?以大公司的5%的高成功率来算,一个团队同时成功两款游戏的数学概率是0.25%。即便你团队人员经验丰富,你能把这个概率提到多高?大部分的团队都是在:“加班 - 开宝箱 - 项目重组 - 加班 - 开宝箱” 这样一个死循环中,把自己一年又一年的青春给浪费了,身边太多人,十年前他们在开宝箱,十年后他们还在开宝箱。

某几个著名页游公司,产品开发一年周期,项目分成10%,听着挺诱人的,但是盈利后首先要偿还研发和推广成本,然后扣完渠道分成后剩下的才是项目组的,所以很多项目组为了控制成本,只会找一两个好的主策主程,主美,下面带着一堆刚入行的小弟,天天加班。时间一道,不能盈利,那么制作人走人,开发团队打散重新分配。

所以对于大部分普通员工,都是怀揣着一颗暴发户的心,过着猪狗不如的日子,在常年累月的日子里不断的在 加班和项目重组的死循环里折腾。公司呢?公司只要几十个项目成一个就够吃很长时间了。于是常用的管理手段就是造神运动,发车,发现金给老员工,给他们极高的待遇和荣誉,让所有新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向前冲。

可以参考最近的文章:【败局】成都:手游第四城的泡沫与坍缩

PS,上面所说的概率很多人不相信有那么低,网上的数据到处都是,身边也有例子。比如,渠道每个月要接300+款产品是很正常的,渠道怎么筛选呢?先每个游戏玩五分钟,删除200款,留下100款,然后深度评测一下,再删除50款,剩下50款深度评测一下,给每个员工玩玩,给每个员工的小孩玩玩,如果小孩能玩懂,那证明这游戏还可以推一下,于是留下那么几十款打分ABCD,D基本没机会,C可以试一下,B可以推一推,A的 话可以多推一下。最后能成的也就那么3-5款,这不是1%么?这不就是开宝箱么?

……

阅读全文